2018-12-21

行业观察| 千亿级的市场——机器人行业概览

  • 佚名
  • 1606
  • 行业观察,机器人,制造转型


机器人技术发展到哪了?


机器人产业化,这块肥肉我吃得到吗?


1561131991308497.jpg


2016年谷歌举行的I/O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Google Home”,这是一种智能家居设备,也可以称之为小型家庭机器人。Google home的先进科技是基于Google assistant。相较于常见的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要显得更加智能。它可以整合到手机、手表、汽车、电脑等多种终端,能提供多种使用场景的语音助理服务。 这应该又算是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又一项黑科技了。另外,目前最接近人类功能的机器人也是谷歌发布的Atlas。

 

“Atlas”机器人高5.9英尺(1.75 m ),重180磅(82 kg ),已然不再是我们过去想象的那种笨重机械,甚至这哥们已经实现了像人一样完全的自主行走,可以陪你遛弯、帮你搬货、给你开门,还可以在接受你的调戏摔倒后自己站起来。这可能是目前最接近人类的机器人了,同时也代表了现今机器人的最顶尖水平,其精密化与智能化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所以,问题来了。国内目前正在大热机器人工业园区的概念。机器人市场它的全景是怎样的?这个市场潜力有多大?它即将成熟了吗?我们试图给你一个概览。

 


一、趋近于人类,这可能是目前机器人技术的走向


看看ATLAS,再回看最初那些简单的机械装置,机器人发展到现阶段这么栩栩如生,各种形态,各式功能,正如人们期望中那样,在类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至于能不能取代人,甚至威胁到人,现在还未有答案,一切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让机器人像人,以及具备类似人的功能,实现起来并非易事,像ATLAS这种等级的机器人,已经是当今多个领域的顶尖技术共同作用诞下的作品。

 

| 材料学+ 精密制造,让机器人更有“生命”


 印象中大多数机器人都是“冷冰冰”的一堆铁件,庞大、笨重且不灵活。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更多的材料被应用于机器人的构成,许多复合金属、仿生材料让其部件变得更轻巧、更有弹性,甚至在触感上都更具生命感。(有体温、触感真实的机器人男女朋友指日可待啊)同时,精密制造的工艺水平结合动力学研究,让过去一些必不可少的生硬机器构件,通过改造或替代,实现了更灵活、更精准的连接,让机器人在动作方面的效果得到不断完善,更多类人的功能也逐一实现。

 

| 传感技术+ 人工智能,让机器人更“聪明”


信息的接受、判断与处理能力,是机器人智能化的典型特征。传感技术让机器人具备了像人类一样的听觉、视觉、触觉、平衡等能力,能够对环境信息进行分辩,作出反应。而随着智能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实现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可预设、可编写的程序,让机器人在行为控制、信息判断以及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至于未来还会有什么新的技术能让机器人能够完全取代人,甚至威胁到人,照这种趋势下去,也真是说不准。

 


二、产业化,将是机器人服务于人类的必经之路


机器人从人类手中诞生以来,基本是用于帮人干活的。从简单的事务代劳,到超出人类自身极限专项功能,发展到现在,只要是人做不到,做不好,乃至不愿做的事情,都会是机器人可能出现的领域。过去,技术瓶颈让制造机器人成本昂贵,无法量产,但当这个问题不再是问题时,就人类需求这个无底洞而言,它的产业化时代注定将到来。

 

1、这块“肥肉”市场,让人垂涎欲滴


都说机器人产业来将迎来最顶峰的时刻,那这块市场究竟有多肥,我们不妨来看一些事实与预测数据:

 

应用规模扩大拉动需求

2014年、2015年差不多超过150万个左右机器人应用于全球的工厂,根据IFR的预测,未来三年将有230万的机器人在工厂中得到应用,全球机器人销售额年均增幅将达到15%,而中国市场增幅远远超过这个数字,2014年的同比增速为56%

 

消费密度远未达到饱和

在机器人密度方面,韩国每万个员工中有478个工业机器人。日本和德国的机器人密度也是比较大的。中国的机器人使用密度低于平均水平,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消费密度还可以进一步上升。

 

2、肉很鲜美,但抢起来并不那么简单


上个世纪中期,机器人就作为一项重要关注领域,在西方国家兴起。随着技术及产业化水平的崛起,这几年达到了顶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机器人这件事上,有的开始地早,有的发展得好,也有的后劲十足,未来的形势难以估量。

 

美国:机器人始祖争二次回春

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发展基金会(NSF)成立

1980年代,许多机器人制造企业频频出现亏损,整个机器人产业逐渐下沉

2011年6月,奥巴马宣布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工业机器人提振美国制造业。

2013年,提出“美国机器人发展路线图”,聚焦集成应用领域。

 

欧洲:德国制造继续大步前行

1985年,德国开始向智能机器人领域进军,经过10年努力,以库卡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2012年,德国推行了以“智能工厂”为重心的“工业4.0计划”,工业机器人推动生产制造向灵活化和个性化方向转型。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提出了2002-2022年欧洲机器人研究与应用的路线图。

 

亚洲:日韩成熟产业稳中求进

196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进工业机器人技术

1980年,日本率先实现了机器人的商用,并将产业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维持至今

2015年1月2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机器人新战略》,提出3大核心目标,即:“世界机器人创新基地”、“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应用国家”、“迈向世界领先的机器人新时代”。

1990年代初,韩国现代集团引进日本发那科,全面学习后者技术

21世纪初,大致建成了韩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

2012年10月,韩国《机器人未来战略战网2022》公布,其政策焦点为支持韩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抢占智能机器人产业化的先机。

2015年,韩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为世界第一

 

中国:无限市场催生产业爆发

2000年11月30日,我国的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在国防科技大学孕育而生。

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2996台(含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1.7%;自主品牌机器人产销量为22257台,同比增长31.3%。根据统计,目前中国是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占比达到56%。

2016年3月,工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任务,旨在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数据、资源来源:工信部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三、这千亿级别的产业化市场,你的企业心动了吗


1、工业机器人格局成熟,墙角难挖


在中国成都,一汽捷达车身焊装车间内,满眼看到的都是机器人。13条生产线上,见不到人影,全由61台由电脑控制驱动的R30型极坐标式机器人和G60肘节式机器人,合作进行自动化的工作传送与焊接工作。这全过程流畅无误,几分钟就完成一辆车身的焊装工作。这样的情形,在欧美、日韩等国的先进制造企业中早已普遍存在。不论是在汽车制造车间,还是食品包装流水线上,工业机器人已经凭借其高效的作业能力,被广泛应用。

 

工业机器人自1961年出现以来,已经对不计其数的全世界工厂车间进行了渗透与优化改造。而这一趋势在这几年又将迎来一轮高潮,据预测,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在2017年将达到2700亿元。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并称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这些巨头拥有绝大部分技术的专利,占据了工业机器人产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几乎垄断了机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这块市场,对于小的制造企业来说,似乎已经没有值得留恋的地方。更大的可能性是攒足了钱,让自己的工厂车间也来享受一次机器人的“入侵”,升级换代下。

 

2、服务机器人初出茅庐,潜力无限


服务机器人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与工业机器人相比,这算得上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服务机器人技术作为战略性高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还处在分散发展阶段。无论在日本、韩国,还是在欧洲、美国,服务机器人技术都在快速发展中,没有绝对的垄断品牌厂商。根据IFR数据统计,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将接近500亿元;而到2020年,全球服务机器市场将达到41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亿元。

 

虽然服务机器人远没有工业机器人走得那么前,但它的应用领域及范围已经呈现出工业机器人所无法企及的丰富程度:

 

无人机:

2011年日本地震,美国空军派往日本核电站现场的全球鹰无人机。它能够完全实现与现有的指挥控制系统实时数据传输,并完成了查看被破坏的核反应堆和冷却池的任务。

 

仿生机器人:

还记得电影《蚁人》中那个超级英雄吗?在西蒙卡·尼尔在新泽西理工学院的科技实验室中,10只名为“爱丽丝”的蚂蚁机器人可以模拟蚂蚁行为,以便科学家研究蚁群是如何有效地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导航复杂的环境。

 

医疗康复机器人:

Intuitive Surgical 公司发布da Vinci外科手术机器人,率先突破了外科手术机器人3D视觉精准定位及多自由端操作手结构设计与精确控制问题。医生可以远程遥控机械手做手术,病人如果睁眼看到一个机械手在给自己手术,不知道会不会受到惊吓。

 

助老助残机器人:

辅助老人与残疾人,完成受限行为的机器人,例如搀扶型机器人。当然,还有现在已经很常见的像小宠物一样吸尘的扫地机器人。

 

餐厅机器人:

一些餐厅内的机器人很可爱,顾客只要向它们挥挥手,其内置感应器便会感应到并向客人走前,然后说:“欢迎光临!”,客人可读出餐牌内各款食物的编号点菜,机械人会复述一次,并会询问客人:“点菜是否正确?”,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机械人便会说:“点菜完成,多谢。”

 


四、投身机器人市场,风险暗藏


这只千亿级别的鸭子的确诱人,但要不要投身其中去尝一下,作为顾问,我们提供几条提醒,以免出现扑空或者煮熟的鸭子飞掉的尴尬:

 

1、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场,概念已炒热,资本还未熟

有着如此丰富应用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已经在国内受到关注与青睐,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全国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区也纷纷建立起来。但对于这个较高门槛的产业,资本市场却摆出了一幅成为冷静的面孔,没有那么急地疯狂进入,似乎都在等待一个更加明确的时机,等待某个细分市场的需求被明确,甚至引爆。

 

2、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机器人有光伏第二的风险

就像当年的光伏产业,如果你的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你顶多就只是个设备引进商,和高级加工厂。当别人的技术一旦升级换代,你的投入、你的设备立刻就成为昨日黄花。

 

3、机器人科技大势所趋,但细分市场却可能昙花一现

机器人在逐渐替代人类某些功能的这个层面上,可以说是未来的大趋势。但这个利好的产业前景,并不一定能保证你进入后的成功。如果你还是跟风做扫地机器人,那白热化的竞争反倒可能让你尝尽苦头。服务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虽然丰富,但能否成为找到那支潜力股的第一人才是关键。

 

4、机器人不是单纯的硬件制造产业,云技术、大数据等方面的软件应用水平决定你最终能走多远

未来,市场上机器人的竞争,将不再只是硬件层面的比拼,智能化应用水平的高低将会成为消费者更在意的因素。云技术、大数据这些与机器人紧密挂钩的软件应用类技术,如果你没能把它们“收入麾下”,那在未来你的企业很可能就会沦为硬件制造环节的供应商,而无法在核心竞争领域拥有自己的位置。

 


小结

根据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任何一个新技术出现,其产业化进程通常都会经历从狂热期到破灭期再到稳定发展的过程。目前,服务机器人还处在从萌芽向狂热过渡的阶段,想要投身其中的人,保持动态关注,并结合具体细分领域的发展综合评估,仍是十分必要。


760c20baf534aad0ab07ecd415ef8c40.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