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8

如何理解买便宜货而不是买质量、体验感更好的消费行为?

  • 进化策
  • 1646
  • 消费行为,体验感更好的消费行为


为什么许多人愿意去大排档,而不愿意去高档餐厅?消费者面对的选择挺多的,为什么会作出各不相同的选择呢?如何理解买便宜货而不是买质量、体验感更好的消费行为?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嘛,所以之所以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肯定是这个选择里有对自己有利的东西(用消费行为方面的话来讲,就是需求或动机)。所以,不管是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还是品质,还是其他因素,这些都是勾引消费者选择它的众多诱因。当然,还有像交通便利啊,优惠活动啊、社交面子啊……各种各样的。

 

于是,人们会把这些都在脑海里过一遍,有的很敏感,戳中要害;有的无关轻重,放在一边。最终,大脑会给出一个建议——最符合自己当下的需求。所以,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其实不外乎每个人的需求动机不一样,在乎价格的,肯定不会选质量高但消费不起的,即便体验再好有什么用呢?

 

推荐一个拜尔曼正在研究与应用的关于消费行为的模型供参考:消费动机矩阵。


v2-e71cdb04fb467c22db0cb625b066324e_720w.jpg


4个象限的坐标分别为动机的有形/无形,以及个性/共性——由此产生4个象限。

 

左下角(有形/共性动机):

成本类动机。怎么理解呢,就是这个区域的动机,通常影响面比较普遍,大家都会遇到,都会关心。同时,这一类动机的描述可以比较精确,量化,实物化。比如,价格因素,耗时长短等。另外,一些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动机,也会在此,因为它带来的会是整体时间与金钱成本的变化,比如共享经济的出现,最终体现在时间与资源的高效性上。

 

左上角(有形/个性动机):

功能类动机。这个区域的动机,可能对每个人的影响就会有所差别,但也是能够比较描述精确与实物化。比如,性能、操作方面的需求——手机功能是不是齐全、性能是不是够好等,每个人的要求不一样。

 

右上角(无形/个性动机):

情感类动机。这个区域的动机比较除了比较主观,因人而异外,也比较难以描述清楚。比如服装类产品,除了功能类的诉求外,许多人比较在乎颜色、设计等无法标准定义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组合效果也因人而异,一个人眼里的极美,可能是另一个人眼中的极丑。

 

右下角(无形/共性动机):

价值类动机。这个区域的动机虽然无法精确描述,但却会有一定的群体效应,比如身份属性。去职场工作,就会在买服装时考虑这一群体的影响因素,会挑专门这一类属性的产品。又比如,某些奢侈品,就代表了一个阶层的人,比较在意这一类因素的,就会在消费时,向这一类产品靠近。

 

 


更对精彩内容可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

进化策订阅号二维码.jpg





  

留言